享声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7728|回复: 1

CD重放的延伸是一种无奈的人为失真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8-11 17:00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xs_horizon 于 2013-8-29 10:12 编辑

前段时间,阳光枫林先生在论坛发表关于D100 PRO的一些观点,我们看到后感受有些不同,当时最大的不同观点就是高频延伸(虽然可能也是搭配上不同导致的原因)。

http://bbs.hifi168.com/showtopic-215432.aspx

因为我们在对比一些中档的CDT (audionote cdt -two), 以上WADIA早期的一些转盘,包括实际用户听下来,很多都认为高频延伸相对他们的CDT来说并没什么问题。

后来我个人尝试联系阳光枫林,取得联系后,得知,阳光枫林先生个人对高频要求极其苛刻(对于100位烧友来说,个人认为他就是其中的要求极高的那一种),因为他对某一乐器有一定时间的研究以及理解,所以他希望在重放系统中也有类似原始声音极高保真的效果,特别是在中高频方面,要求更甚

他实际听下来之后,认为D100 PRO在Cd音乐下,相对于参考级转盘来说高频延伸还不够但播放SACD以及高码率的音乐时完全没有这问题(此处需要说明,DAC是 Bladelius Embla,毕竟Bladelius Embla是为自个的数字部分服务,所以DAC功能只能相对“中性”,作为极致的参考还有许多讨论的余地,同时同轴输入与内部IIS连接,性价比上肯定相差一个等级,加上我们实际清楚,一体式数码流播放器,DAC的性能会明显会受到前播放CPU模块的影响,效果基本受限于前端播放CPU模块,所以外界同轴输入与自身Bladelius Embla对比没有太多参考的意义。)

因为延伸上也有搭配上面的问题,比如D100 PRO在很多用户的搭配上并不存在(包括我们本身系统)这个问题,所以以下只是专门讨论这个高频延伸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


为此我还专门与阳光枫林先生沟通,以确认是否这块理解不同。

其实高频延伸部分主要是指超高频部分,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听的范围(人耳正常可听一般是16KHZ左右),所以这一部分的部分声音主要是接近可听极限和超过极限部分【即>16khz(相对而言)】.

这个话题又要转回来说,人耳都听不到,这部分声音有意义吗? 我这里回答是有意义,意义就是感觉,现在的好的音箱,高频可以直上50KHZ而不衰减,现在的功放与前级,可以到达100KHZ。

LP的高频延伸都可以轻松超过50KHZ,SACD音乐(相当于16bit,176.4khz)可以达到近50KHZ以上。

这就是一个事实,超高部分在高档的系统中还是很重要的,它不是为了听得到,但能让人脑产生一中感觉,如空灵感,延伸感等等。

CD音乐本身是一种产权保护的产物,并不是为极致保真而选择的方案,所以CD放出来的效果说要与现场能相同,是不可能的,以下是CD制作过程,看一下就明白。

首先模拟话筒就有失真,再者AD过程,AD后变成DSD或者PCM数据,码率在96KHZ或更高的母带,再进行处理,再把母带重采样成16bit,44.1khz,,再把16bit,44.1khz压成CD光盘,所以我们拿到即使最好的CD光盘,里面有许多过程完全有明显耳闻的信息丢失。

所以Cd是高保真介质是不正确的,主要是因为对超高频的延伸支持太差,只能在20HZ~20KHZ的信息相对较好的保真,而且超高的频率失真越大(采样点减少,重放难度要求更高, 失真度明显变大)。

这也是为何正常的CD唱片里面很少有>10KHZ高频的信息(测试碟除外),过高的频率主要还是失真,同时DAC的 LPF针对于CD,SACD的滤波策略也完全不同,如CD的滤波是22KHZ 开始,而SACD或者高码率母带,一般要50~70KHZ或更高的频率。

然而正如阳光枫林所讲,即使CD,对于文豪等参考级转盘,没有感觉延伸不够的问题(相对于他的真实乐器),并且比我们参考的一些转盘高频延伸会明显更好,我们也对比中等级别的转盘,没感觉延伸有多好,比D100 PRO差的都不少,这是为什么呢?

CD因为本身采样率的问题,根本没有可供延伸的数据信息在里面,但在一些系统上,感觉高频延伸也不错,如ADAM系列的气动高音下,延伸绝对没有问题,虽然说真实的声音可能是15KHZ,但这种高音的情况下能够感受到这种延伸,顶级的CD转盘,为了达到类似的效果,通过对数据的二次处理(插值,升频),或者人为的增加一些延伸感信息,来接近如SACD般的延伸感。

所以这下就清晰了,CD介质本身没有什么可以说这种延伸的信息数据在里面,但一些参考级的转盘设备,为了追求与原音更加接近SACD的效果,人为的增加一些艺术上完全失真的延伸数据信息在里面(或谐波),所以一些参考级的CDT当中,考虑的不仅仅是失真极低,而是如何弥补CD音乐介质本身的一些缺陷,这个就是为什么参考级转盘相对于中档转盘来说,高频的表现明显延伸更好的感觉。

这个其实就如同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就是MP3,MP3是有损的,我们把WAV压成MP3,再把MP3转回成WAV对比就会发现,表示幅值的信息以及低高频的信息就有明显的损失,但早期很多MP3音效公司想尽种方法让MP3接近CD音乐的重放效果(做得好的,粗听确实比较接近),这种情况现在同样出现在CD当中,CD机发展了几十年,失真更低早已不是追求的目标,即使失真为0,也不可能达到如文豪,Esoteric等参考转盘的效果,因为他们就是想把CD的效果,尽可能的接近SACD的效果,人为的增加一些失真也在所不惜。

其实,在CD播放上,对于这种极高频的延伸,也有许多人表示反对,因为这种超高的延伸是没有真实的信息支持,完全是厂家的理解增加,这种延伸是一种感觉,这种感觉是听不到的,很多人会不适应,因为稍有处理不够艺术性就会让人非常难受,感觉到头不舒服,或者有压迫感,所以很多CDT包括CDP不追求这种极致的失真超高(包括一些中高档),更加追求CD原有信息的保真以及艺术性表现力。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8-29 09:43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解释得很清晰啊,所以一些名牌的超高音单元售价很高,为了尽可能完美地表现超高音延伸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享声论坛

GMT+8, 2024-11-23 19:30 , Processed in 0.21472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